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地调动态

地调动态

侯增谦院士“在自然资源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发布日期:2018-07-10

        2018年3 月 30 日下午,自然资源部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会上, 侯增谦院士作了发言。4 月 11 日,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同志对其发言稿作出批示:“侯增谦院士的发言蕴含真知灼见,既有前瞻性的理论思考,又有务实性的实践探索,对推动地质工作的理论基础从传统的地质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服务领域从传统的矿产资源向多门类自然资源转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请各位局领导、各部室、各直属单位认真阅研,深入思考,结合地调局新的职责定位进行讨论。请办公室将发言稿印发各单位。”

       现将侯增谦院士的发言提纲转发,供大家阅研。

在自然资源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侯增谦

        我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从事地球科学工作,目前担任基金委副主任和党组成员。今天下午基金委召开党组会,我特意请假来参加这个会,一是想表达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心声,自然资源部组建伊始就充分倾听院士专家意见建议,体现了部党组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切实把自然资源事业转移到真正依靠科技进步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上来,这种理念和胸怀值得赞赏;二是自然资源部对“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统一管理和系统修复,与我分管的地球科学部的专业覆盖领域基本一致,此外,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管,也是我分管的管理科学部的重大研究课题。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陆部长希望大家对自然资源部的“改革方向、职责定位和职能设置”提出意见和建议,我可能谈不出太多建设性意见建议,但我认为:自然资源部要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提升对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系统修复的科学水平,一要有全新的理论体系指导,二要有强大的技术体系作支撑,三要做好四个环节重点工作,四要重组高素质专业队伍。下面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些建议和想法。

        一、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核心理论基础是地球系统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很生动地体现了系统观的思想。而支撑这个系统观的理论核心,就是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概念是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始把固体地球科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地球系统科学。可以说,地球科学 19世纪的最大进展在于进化 论,20 世纪在于板块构造理论,那么 21 世纪的突破点就在地球 系统科学。2008 年美国联邦政府高官曾强烈呼吁,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合并,建立一个独立的地球系统科学机构。尽管没有下文,但是这也反映了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正在对自然科学机构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构建和发展地球系统科学,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大科学使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统一管理和系统修复,为发展地球系统科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践平台。

        在整个地球系统科学中,自然资源部应特别关注从地壳浅部(“根”),到关键带(“枝”),再到人地耦合系统(“叶”)的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浅部地壳(0-10km)的精细结构探测与资源环境空间的科学利用。浅部地壳蕴含着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受地球深部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向深部要资源、要空间,是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说,“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近来,原国土资源部联合其他部委推进了面向2030 年“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项目。自然资源部应 更加关注 0-10km 范围内的地壳精细结构与能源资源分布和城市 地下空间利用问题,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是地球关键带的过程、作用与功能。关键带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高度交汇和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也是地上、地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纽带。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探测研究关键带的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物质转化过程与相互作用,观测关键带内能量和物质通量、迁移和转化,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地球科学解决方案。

        三是人与地的耦合系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已逐渐成为地球表层系统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人地耦合系统研究,能够增进对地球表层变化趋势及机制的理解,记录和解释地球变化的特征,提出有效应对策略。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共同发起的“未来地球”科学计划,提出“动态地球、全球可持续发展和转向可持续性”三大研究主题,反映了人地耦合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球科学界的主流话题,也是学术界参与地球资源环境治理的重要抓手。

        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系统修复,需要建立强大的调查与评价-探测与观测-模拟与预测全流程技术体系

        一是调查与评价体系。

        调查与评价是认识自然资源形成过程、物质组成、时空分布、结构演化的重要手段。在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下,需要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的调查方法技术,获取自然资源的数量、产状、分布等要素特征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各门类资源的属性特征,对自然资源的质量、生态价值或效益开展综合评价,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支撑。

        二是探测与监测体系。

        探测是发现地球内部能源、资源、空间的重要手段,监测是了解各门类自然资源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基础。要加大对地球内部的探测力度,建立覆盖土地、水、矿山、海岸带地质环境、林草滩涂等多要素的监测观测体系,掌握地、矿、海、水、林、草等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展布的变化,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在全球层面已建立环境、陆地、气候、生态的观测网络;美国建立了包括 10个关键带观测站和 1 个关键带研究网在内的地球关键带观测网络(CZO),欧盟建立 了 4 个关键带观测站。它们正逐步成为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能源资源、环境综合利用与治理的基础。

        三是模拟与预测体系。

        模拟与预测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定量评价、风险预判的重要手段。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水文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进行模拟,从国家、区域、局部等不同尺度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预警,为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预案、响应机制,减轻或消除风险提供科学支撑。这方面是短板,亟待加强。

        三、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系统修复,需要做好四个环节重点工作

        全面履行自然资源管理职责,提升科学管理水平,要做好 4 个环节工作:摸家底、做评价、定规划、用护监。

        一是摸家底。

        过去条块式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造成现有多门类自然资源数据之间标准不统一,相互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急需统一标准、规范,对现有的自然资源家底数据进行清理、核查与整合。同时,要运用空天地一体化的调查手段,对单一门类资源开展专项调查,对保护区、开发区、城市群等重点地区开展多门类资源综合调查,掌握资源家底,为实现资源的综合评价、综合规划、综合整治和综合监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二是做评价。

        过去重资源数量的调查、轻评价,对资源开发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缺乏系统模拟与预测,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底线缺乏系统的论证预判。要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基于自然资源空间大数据,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实验、模拟、预测,对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进行系统性模拟预测,针对多门类自然资源开展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强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开展不同层级自然资源功能区划研究,为优化确定资源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控红线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定规划。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充分利用调查研究资料和综合评价成果,切实针对过去多个部门分别制定实施的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进行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

        四是用护监。

        依据科学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利用大数据融合分析,依靠观测、监测、模拟、预警全流程技术体系,做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护、治理监督等政府管理,履行好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与监管职能。

        四、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系统修复,需要按使命重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是大势所趋,必须整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支撑力量。

        美国地调局是美国内政部下属的行使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职能的联邦机构。1996 年改革之前,内政部许多部门都有自己的调查队伍。改革之后,所有的调查职能都集中到美国地调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等部门认为他们仍然需要自己的科研队伍为本部门服务,但内政部对此方向坚定不移,强力推进了职能整合,强化了综合调查、综合评价,提高了管理水平。2001 年,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与土地机构合并,成立了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也是实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典范。

        俄联邦自然资源与生态部是俄罗斯负责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联邦执行机关。在部委层级实现了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但在实施层级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业务支撑力量,致使其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效率大打折扣。

        在部内,有海洋、测绘、地质调查三支重要队伍。中国地调局职能类似于国外的地质调查局。其中,地科院承担了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任务,广州海洋局和青岛海洋所承担了海洋地质调查研究任务。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是地调局当前的三大战略方向。因此,地调局无疑是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力量,最具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综合评价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

        建议按国际发展趋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统一地矿海水林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的综合调查、综合评价职能,组建新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类似美国想建没建成的地球系统科学机构)。新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在自然资源数据提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性模拟预测等方面,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通过自然资源调查示范,制定评价标准规范,引领 40万地勘行业队伍转型,全面参与并支撑服务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保护工作。

        同时,应整合原各部委的规划研究力量,打造统一、规整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支撑队伍,打通从综合调查、综合评价到国土空间规划最后一公里问题,无缝对接、支撑服务部空间规划职能。

        五、自然资源部的管理科学问题亟待破题

        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存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潜在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实现资源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统一,规划与监管的协调,资源节约集约与高效利用?如何合理界定自然资源监管与环境治理的权责边界?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区分公益性(如各类保护地)与经营性(矿产等),进行分类管理?资源安全与保障?这些问题都是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需要尽快破题,加快研究。下周,高平司长将到国家基金委调研,与我们一起研究“管理科学部如何聚焦自然资源部管理需求问题”。